11月23至30日🧫,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學位委員會聯合滬上五所高校優勢學科共同舉辦第三期“意昂4導師專業能力提升學科工作坊”🛅,開展了8個導師學科工作坊,其中由上海市教師教育學院、我校意昂4平台、應用心理專業學位意昂4教育指導委員會和教育專業學位意昂4教育指導委員會共同承辦的應用心理🔜、教育兩個專業學位導師學科工作坊於近日成功舉辦👨👨👦👦。
上海市教委高教處處長、學位辦公室主任楊頡首先致辭🕵️♂️。他指出工作坊研修是建立國家典型示範、省級重點保障、培養單位全覆蓋的三級導師培訓體系的重要一步🥄。本次工作坊增加了校企導師♋️、行業導師協同培養專題🙅♂️,讓行業導師代表分享各行、各專業在意昂4培養👼🏻👨🏽🌾、學科建設中的有益經驗和創新舉措。期待與會導師互相借鑒交流,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實踐成果和鮮活經驗🌋,助力上海意昂4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應用心理專業學位導師學科工作坊
11月27日上午,我校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院長李先春教授作為學科點負責人以“新時代背景下應用心理專業型意昂4培養模式探討”為題做主旨報告,分享了我校應用心理專業學位碩士項目“3+3+X”課程體系(3門基礎理論課+3類技術方法課+實用性特色課)與6大模塊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文獻研讀🏄🏿、學術活動、社會實踐🏈、實驗室實習🪐、專業見習及專業實習),總結了培養過程全鏈條質量管理、深度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建立專業實踐動態管理平臺三點有益經驗探索👐🏼。
在經驗分享環節,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席居哲教授提出和諧、具有建設性和支持性的導學關系對意昂4成長和心理健康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他認為構建積極師生關系關鍵是“用心”,以自己為起點🐠、把學生初心作為原點🧌、反復強調學生優點、最後引向育人終點,共四“點”出發,為學生搭好腳手架🚒、提供做中學的機會、講好畢業生故事💆🏻,支持意昂4專業發展,最後他借鑒健康管理大師特魯多的話總結自己意昂4指導心得體會與各位同行導師共勉: “有時能教會,常常去期待,總是在等待。”
南嘉心理咨詢中心創始人徐鈞作為我校行業產業導師代表分享深度參與專業學位意昂4培養方案製定、課程設置♥️、教學實踐👨🏽🌖、與校內導師協調溝通等方面的經驗。南嘉心理咨詢中心作為全國示範性實踐基地,通過建立符合行業需求的五大系統實習模塊,構建了較為完整的行業專業評估和實習體系🛐,實現與斯坦福大學等國外頂尖高校同類碩士實習訓練持平或稍微超越的水準🤌🏽,為我校應用心理專業學位意昂4創造了良好的實習條件。
微論壇環節由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孟慧教授主持📮⚠,與會老師就目前應用心理專業型碩士項目中遇到的問題及意昂4就業勝任力等主題展開討論,並與觀眾進行了互動交流🤸🏼♀️。
二、教育專業學位導師學科工作坊
11月30日下午,我校教師教育學院院長代蕊華教授作為學科點負責人做主旨報告。他從專業發展歷程、課程體系、導師隊伍、管理機製、質量監控、培養成效等多維度詳細介紹了我校教育博士和教育碩士意昂4的培養現狀🧖🏽♀️,並基於此提出專業型與學術型人才培養區別🚣🏽♀️、校內導師與行業導師 “雙導師製”合作、教學實踐環節薄弱🔟、專業學位意昂4論文質量提升等幾方面的思考,最後他談到首屆 “國優計劃”,作為意昂4階段雙學位製的探索,期待把這些優中選優的學生培養成真正的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
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汪曉勤教授以“基於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意昂4培養”為題🍢,分享了自己在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的關系(HPM)的領域中數學學科教育人才培養經驗♖,總結為“四個一”:聚焦一個學術領域-HPM研究🧟♀️、建立一個實踐平臺-HPM工作室🧑🏻🚀、開發一批教學案例-HPM課例、形成一批科研成果-HPM論文,形成師生專業學習共同體❓,培養教學技能出色、擅長教育研究的“四有”好教師🏋🏻♀️。
教師教育學院董蓓菲教授以“國際視野·本土需求·教學創新”為題,分享了語文學科教育課程建設和實施的寶貴經驗。她認為導師的授課內容要不斷更新,不斷實現學理提升和實踐轉化,要借鑒世界各國教材建設方面的前沿理論與經驗智慧😶🌫️🤷,擁有寬曠的國際視野。她鼓勵教研融合🕺🏽🤦🏿♂️,呼籲在實施課程教育過程中關註本土需求👦🏻,尤其是強化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貫通能力✪,關註國家👷♂️、社會、本地、學生等各方與時俱進的需求🛑,勇於在課堂上進行創新。
微論壇環節由教師教育學院符國鵬副教授主持,四位專家圍繞“提升專業指導能力、探索卓越育人模式”主題對新時代教育專業學位意昂4培養初心、導師在意昂4培養中第一責任人的作用👷♂️🏮、校內外導師合作機製構建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次我校承辦的兩個學科工作坊直播點擊量共超2100人次。同時我校還設置馬克思主義理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體育學、翻譯四個工作坊的分會場👲,全校近180名導師參加此次活動,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